为深入推进“三力三治”乡村治理模式,加强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,范家庄乡以志愿服务为载体,在品牌打造上下功夫,在服务模式上想办法,在活动开展上用心思,以志愿服务活动推进“三力三治”,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。

创建志愿服务品牌。由乡党委牵头按照“三力三治”乡村治理模式的总体要求,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,以服务人民、奉献社会为宗旨,坚持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,成立范家庄乡明德志愿服务队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,本着自愿、无偿、利他的原则,采取自愿报名、自主参与的方式,引导乐于为民、热心公益的村民加入志愿服务活动,乡设志愿服务总站,14个村设分站,各均成立了由村干部、党员、村民代表和爱心群众组成的 “明德志愿服务队”。制定《范家庄乡关于推进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方案》,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,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,对志愿者进行注册登记建档管理,健全完善农村志愿者服务体系,使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全乡群众参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织方式,实现全乡志愿服务全覆盖。志愿服务既突出特困空巢老人、困难家庭、贫困残疾人等重点帮扶人群,又注重与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相结合,创新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方式,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。
创新志愿服务模式。灵活运用乡村综合服务站、村民微信群、宣传栏等,宣传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,倡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。依托乡村明德志愿服务站,在原有志愿者开展常规志愿服务模式上,把“三力三治”的“百事服务团”纳入明德志愿服务队伍中,针对困难群众需求,探索建立“村两委+网格员+代办员+服务团+困难群众”为一体的“4+1”联动机制,由村两委牵头负责,网格员及时掌握困难群众需求向村代办员反馈,村代办员根据需求联系“百事服务团”,“百事服务团”根据需求合理安排时间上门志愿服务帮助解决困难,逐步推进乡村治理和服务创新。


拓展志愿服务活动。把志愿服务活动与 “党员活动日”、“扶贫活动日”等相结合,每月15日定为明德志愿服务日,坚持一月一活动, 结合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、环境治理、河道整治等重点工作,积极开展了“代理儿女,关爱老人”“清洁家园,提升文明” “关爱自然,义务植树” “义务修路,方便出行”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。一是关爱老人。 范家庄村组织15名志愿者,分成三组分别到3户独居五保贫困户家中,打扫卫生,清洗锅碗瓢盆,为五保贫困户做长寿面,与老人拉家常,共进午餐,让独居特困老人体验家庭温暖。铺塔石、上高堡、虎神沟、杨家台等村组织志愿者为贫困老人打扫卫生,平整院落,修整院墙等,把儿女般的关怀和孝心带给老人,让老人感受到了党的恩情、家的温暖。二是清理河道。下高堡、虎山、虎神沟、铺塔石等村组织志愿者义务捡拾河道垃圾,志愿者们自带塑料袋和钩子,分组沿河道捡拾废纸、食品袋、塑料袋、饮料瓶等垃圾,同时向村民宣传保护环境知识,呼吁大家共同爱护环境,使河道变得干净整洁,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提升,村民环保意识明显增强。三是义务植树。组织全乡156名志愿者在武家湾村红色革命广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,种植松柏200余棵。范家庄、栗树沟、上高堡组织志愿小分队,在公园、广场、道路两侧等种植二月兰、孔雀草、对叶梅、波斯菊等,绿化了环境,美化了家园。四是整修道路。范家庄村至东石门村道路,年久失修,道路崎岖不平,群众出行极为不便,发动全乡明德志愿服务队83名志愿者,免费动用铲车1辆,农用三轮车5辆,平整路基,扩宽路面,整修道路4000多米,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。


截止目前,全乡登记明德志愿者156人,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5次,参加人员650余人次。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村民的文明意识显著提高,团结友爱、扶危济困、礼让宽容、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初步形成,村党支部的领导力、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带动力、村民参与村内事务主动性明显增强,有力推动了“三力三治”乡村治理模式,全面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,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新格局打下坚实基础。